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2020年)
发布日期:2020-12-11 17:21    浏览量:[]

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36 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 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号)、《四川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川教督委办函〔2018〕18 号)文件精神,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立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学校坚持“政治建校、警魂塑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秉承“立足司法行政、面向政法系统、服务社会治理”的办学定位,通过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四川和西部司法行政系统和基层政法部门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司法职业教育。

为了进一步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校监(校局校企)合作,激发学院办学活力,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学院对评估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围绕学院办学、专业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情况进行了客观总结,现将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情况汇报如下。

1.学院概况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始建于1982年,时名四川省劳改工作学校,建校之初,主要为行业培训在职干警;1984年,面向系统招收成人中专;1989年,面向社会招收普通中专;2004年4月,在原四川省警官学校的基础上升格为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司法部藏汉双语培训基地、四川省司法厅党委党校、四川律师学院、四川省律师行业德阳市律师行业、德阳市干部培训高校基地均建在学院。

2009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同年,被确定为中央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2013年6月,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财政厅发布《关于确定2013年度“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的通知》(川教函〔2013〕438号),确定学院为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1月,学院以“优秀”等级通过四川省财政厅教育厅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验收。

3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学院两建校址,五易校名,现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40亩。设有法学系、刑事司法系、侦查系、司法信息管理系、思政课教学部、警察体育训练部六个教学机构和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培训处等十三个行政部门,目前招生专业10个,均属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的公安与司法。其中,面向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开设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技术、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治技术、司法信息技术、司法信息安全技术5个专业;面向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开设行政执行专业;面向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开设法律事务和社区矫正2个专业;面向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开设司法警务专业;面向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开设安全防范技术专业。

2.自评说明

本报告从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对20个评估指标进行分析,用详实的数据,对学校办学、专业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情况进行分析,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计划和发展方向。

2.1 办学基础能力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制定并有效实施了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办学过程中遵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规定。办学行为规范,近年来在各项办学活动特别是财务管理、招生宣传、合作办学等工作中未发生违规违纪现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战略思维和运行高 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健全,建立了规范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2017-2019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观测点1)

1 2017-2019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单位:万元)

经费类别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6608.51

6162.63

5220.47

事业收入

1401.33

1594.54

1145.61

其他收入

45.64

81.65

24.17

小计

8055.48

7838.82

6390.25

在校生

4084

4457

4375

生均

1.97

1.76

1.46

共计

22284.55

近三年学院通过财政渠道获得的经费收入累计22284.55万元,包括财政预算内、预算外、专项、经常性补贴等,具体情况见表1。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院近三年生均拨款水平持续明显高于国家《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中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办学经费充足。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观测点2)

我院10个专业均具有教学必须的校内实训场所和设备设施2019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3万元,高于同类院校的0.92万元,高于全省0.87万元。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0.38个。近三年用于教学、实验、实习、科研等仪器设备的资产总值呈不稳定状态:

2 2017-2019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单位:万元)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教学仪器设备值

6641

4036.26

8527.43

在校生

4084

4457

4375

生均

1.63

0.91

1.95


3)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观测点3)

学院占地面积19533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49.1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5.61平方米。学院共有教学楼2栋、实训楼1栋,校内实训室45个,总面积达7907平方米,行政楼1栋,图书馆1栋,图书馆藏书量达35.97余万册、阅览室座位数512个,体育馆1个,学生食堂2个,学生宿舍6栋,标准化的田径运动场1个,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网球场8个。

3 2017-2019年生均占地面积


2019年

2018年

2015年

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38,398.00

38,398.00

38,398.00

占地面积

108,333.00

108,333.00

108,333.00

在校生

4084

4457

4375

生均占地面积

26.53

24.31

24.76

生均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9.40

8.62

8.78

4)信息化教学条件(观测点4)

2019 学年学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4学院信息化建设情况统计表

出口总带宽(Mbps)

教学用终端(计算机台数)

网络信息点数
(个)

数字资源总量(GB)

上网课程数(门)

无线网络

2,100.00

574

5,400

15,00

85

全覆盖

5机房及多媒体教室情况

计算机数(台)

其中(台)

教室(间)

合计

其中:教学用计算机

公共机房

专业机房

合计

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

合计

其中:平板电脑

1803

1396

0

244

163

85

85


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基础良好,建有功能齐全和运行流畅的校园网,便捷高效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资源库;计算机数量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所有教学场所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有数字化教学资源。

6 学院信息管理系统情况统计表

类型

系统名称(全称)

来源

开发单位名称(全称)

门户

统一门户平台

合作开发

成都康赛电子有限公司

门户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

合作开发

成都康赛电子有限公司

门户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合作开发

成都康赛电子有限公司

门户

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

合作开发

成都康赛电子有限公司

网络教学

课程资源中心

购买

上海卓越电子有限公司

网络教学

精品课程平台

购买

深圳徳实电子有限公司

行政办公

办公自动化系统

购买

上海泛微电子有限公司

教务

教务管理系统

购买

四川金窗电子有限公司

行政办公

空中智慧校园手机应用平台

购买

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财务

统一支付平台

购买

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后勤

锐捷网络设备管理平台

购买

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后勤

H3C智能管理中心

购买

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后勤

H3C云平台管理中心

购买

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学生工作

学生基本管理系统

购买

成都康赛电子有限公司

资源库

图书管理系统

购买

金盘科技有限公司

财务

用友财务管理系统

购买

成都瑞迪亚科技有限公司

人事

人事管理系统

购买

成都康赛电子有限公司

学生工作

综合迎新管理系统

购买

成都康赛电子有限公司

学生工作

离校管理系统

购买

成都康赛电子有限公司


学院将数字校园列入学院十三五规划,现已完成标准化中心机房和监控管理中心,校园网有线骨干网和学院全覆盖无线网络,同时,学院还建设了与报警系统联动的全院无死角全覆盖监控系统。建成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和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等四大信息平台。完成了学院空中智慧校园手机应用平台、教学管理系统、课程与教学资源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招生就业管理系统、迎新管理系统、学生离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财务查询系统、收费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等诸多全局性管理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及整合集成。这一系列平台与系统的建设与整合,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使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再上台阶。根据2020年信息化建设计划,校园“一卡通”建设已基本完成,新一期数字校园建设已全面启动,本期建设将建设三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建设面向学生的应用与服务;二是建设面向决策分析的数据分析与呈现;三是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填补业务间隙和跨业务的服务,全面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针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学院逐步建设完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实训、应用系统。司法信息管理系针对司法行政行业信息技术建立了网络与安全实训系统、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训练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建立了与刑事侦查和安全防范行业紧密结合的比较显微镜数字网络实训系统、刑事影像技术实训系统、视频侦查实训系统、工程绘图实训系统;与浙江大化安防技术公司合作建立安全防范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法学系建立了与法院工作紧密对接的速录训练系统和法院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与嘉州监狱联合在学院模拟监狱中建立了3D全息技术监狱认知实训平台;面向监所需求建立监所突发事件“虚拟仿真监狱”;建立了移动影像射击训练系统。以上信息化教学系统在全院各专业广泛运用,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巩固。学生处根据我校警务化特色管理模式开发建成了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这一系列管理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建成投用,标志着学院与行业对接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完成,这不但极大地提升了学院教育信息化水平,更有助于进一步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大大提高了学院合作办学的能力和水平。

学院注重加强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资源中心已将各专业近年来主要课程建设成果上传。建设完成安防职教联盟、金盾学院网站和终身学习平台网站。

2.2 “双师”队伍建设

我院对专业教师实行有计划的到相关高校或企业轮训、实训、顶岗、进修、培训等,以提高“双师”素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结对子”,形成了“1+1”的专兼结合的合作机制。兼职教师指导和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团队建设、学生实践等各项教学工作。通过引进和外聘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全力打造一支“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并重的师资队伍。校外兼职教师占比43.87%,校外兼课教师占比14.99%。学院十分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三年来邀请专家开展了10余次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先后派出教师100余人次参加校外各级各类相关学习。2019年派出一个教学团队参加四川省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2020年派出三个教学团队参加四川省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两个三等奖,一个二等奖,其中一个团队入选国赛。

截至2019年底,我院任课教师共有278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126人,占任课教师的45.40%;专业教师数量82人,占任课教师比例为37.27%;双师型教师数116人,占任课教师总数的41.73%。

专任教师是我院任课教师的主体,从年龄、学历和职称方面看,专任教师有如下特点: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18人,36~45岁之间62人,46~60岁之间43人,61岁以上3人。其年龄结构比例见图2。

1      2019年专任课教师年龄构成比例


2教师学历结构比例

3校内外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构成比例

1)生师比(观测点5)

截至2019年底,我院专任教师126人,生师比为情况见表7。学院针对生师比例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的工作,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计划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深入实验、实训基地锻炼,提高双师素质水平。

7 2017-2019年生师比统计表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折合教师数

278

265

261

在校生

4084

4457

4375

生师比

18.7

18.4

18.6

2)“双师型”教师比例(观测点6)

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9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6.19% ,近三年情况见表8。

8 2017-2019年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统计表

2.3 专业人才培养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特点,学院持续深入探讨和实践“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产业、职业、实践等高等职业教育要素更加有效地融入人才培养工作中,以实战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教、学、练、战”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包融与渗透,真正地“化”为“一体”,使“做中学,学中做”贯穿整个运行过程,充分实现“工学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三个重点专业(群)结合专业发展规律和行业需要,总结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实施路径,进一步深化“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刑事执行专业依托金盾学院,与省内30余个监狱、戒毒所签订 “校监校所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校内专任教师和一线兼职教师共同教学、指导、管理、考核、评价的立体教学模式,探索建立了“4+1+1”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前四学期在校内集中学习与实践,同时利用校内模拟监狱等实训场所掌握行业概况和锻炼基本工作技巧;第五学期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一线教学,融教、学、练、战为一体;最后一学期在一线顶岗实习,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

法律事务专业探索建立了“一主线、二平台、三层次、学习与服务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以法律实务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适应基层法律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才的需要为核心,借助校内教学场所和校外教学基地两个平台,实施了“通用能力培养、专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的职业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校内外的交替式学习与服务展开,使学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取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实现了专业学习与服务基层法治建设的融合。

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依托四川安防职业教育联盟平台,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职教联盟四方联动、工学交替四四三四”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依靠四川省安防职业教育联盟的平台,在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企业四方有效联动配合下,人才培养分为专业认知教育(阶段Ⅰ)、假期专业见习(阶段Ⅱ)、“教学练战一体化”活动(阶段Ⅲ)、预就业顶岗实习(阶段Ⅳ)四个阶段;达到认知专业行业、掌握专业技能、实现综合运用四个目的;获取职业(岗位)基本能力、职业(岗位)专项能力、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三种能力;最终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标准、职业素养养成与专业教育、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四个融合。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在重点专业(专业群)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明显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近三年,我院学生参加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参加省级大学生竞赛项目“四川省高职院校‘高教社杯’大学生英语口语竞赛”,获得非专业组二等奖。

2019年有18同学荣获四川省大学生A级证书,申请通过率高达82%,省级优秀大学生14名。2019年460名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其中四川警察学院录取117人、西南科技大学录取127人,总人数年最高,录取比例达到18.3%。全省大学生乒乓球赛男子团体冠军、女子团体亚军,跆拳道锦标赛4个第一名,武术散打锦标赛3个第一名。舞蹈《青春无悔戍边疆》荣获全省教育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场展演一等奖,《追寻》MV被“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转发报道。学院被中国教育在线评为“四川省十大中学信赖高职院校”,被《中国大学评价》“高职高专排行榜”列为全国司法警官职业院校第三位。

2)课程体系

依托安防职教联盟、金盾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深入监狱、司法局、公安局、企业等行业一线进行广泛调研,找准专业定位,剖析职业岗位,细分专业技能,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将职业能力引入课程体系中,积极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与行业专家合作,从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全力打造核心课程,全面建设教学资源库等方面优化了课程建设。加大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模拟监狱拥有罪犯教育实训室、狱政管理实训室、罪犯个别谈话实训室等8个实验室,形成了从专业基础能力到专业综合能力全流程培养的实训教学支撑。

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学院依托金盾学院和安防职教联盟,以校监(校局、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对监狱工作、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安防产业的现状、人才需求、岗位需求进行调研,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工作过程中工作任务、实践活动及技能形成样板进行设计、编排,有机组合形成模块化项目课程。在把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转化为项目课程门类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作流程和具体的要求分析,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帮助下,最终转化为各种相应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形成核心技能教学项目。教学项目设计从整体上实施任务驱动、形成行动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建立一组内容相关和循序渐进的单元技能。通过“教、学、练、战”,由简单到复杂开展教学,实现课程的教学创新。

课程建设成果明显。法律事务专业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特征的项目化课程体系。4名专业教师组建的教学团队完成了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共同主持的法律文秘专业教学资源库《法学基础理论》课程子项目资源建设,顺利完成最后的项目验收,并评为省市级一流课程。完成全国刑事执行专业教学资源库11门课程建设任务。主持或参编全国司法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监狱执法文书》《罪犯教育》《戒毒人员心理咨询与矫治》等5部。论文《网络黑恶势力对青少年的影响——从浆果儿事件看到的》收录到中国犯罪防控与治理蓝皮书。“创新思政扬警威,实践育人促成才—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获得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成果获选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展示。获得两个省级资源开放课程立项。

3)课程改革

按照《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修订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定,更新和升级教务系统、建设课程资源中心、推进课业管理系统,实现教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课程调整、教学内容调整、考核方式变更等管理机制。

课程设置改革。学院定期对各专业课程设置加以调研,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开发、应用、更新机制, 以实用、应用、够用为原则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有所获。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岗位需求的不同要求和企业专家的建议,建立符合专业特点,适应不同行业需求的课程。按照“适用、实用、够用,打造精品”的原则,学院坚持以行业职业为主体的课程开发理念,建设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优质核心课程,建成国家、省、院三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系。

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各专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企业生产中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纳入教学大纲,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专业特点,调整基础课的课时和内容,加大专业课尤其是技能课时的比重,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注重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理论课与实训课比例达到 1:1,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操作技能训练。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学院召开专题会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思政课程改革。思政部创建“求实”社团,主要开设思政大讲堂、参观考察、经典交流会、圆桌会议、各类主题活动,提升思政课程的获得感。充分发挥知行社团可持续育人载体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本位,以德育教育为目标”,“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在活动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改变命运”,做到课内教学特色化。

深化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积极推进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实现学生考核技能化、社会化。学院制定了新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对学生一门课程成绩的评定,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考核、创新意识的综合评价、特别是专业课中实践技能考核都占有相应的比例,彻底改变了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侧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的考核,专业课教学和能力考核标准、方式逐步开放,与社会接轨。特别是对专业主干课程的考核要和社会评价紧密结合,以社会职业鉴定部门对学生的认定代替或部分代替校内对学生成绩的认定。

4)课程开设结构(观测点 7)

2017学年,我院共开设课程364门,其中:其中纯理论课(A类)课程76门、实践+理论课(B类)课程188门、纯实践课(C类)课程100门,开课结构比例如图5。

5 三类课程门数比例

我院开设课程总学时数为41929学时。其中A类课程8910学时,B 类课程23076学时,C类课程9306学时,各类学时数所占比例见图6。

6 A、B、C 三类课程学时比例构成

2018学年我院共开设课程305门,其中:其中纯理论课(A类)课程66门、实践+理论课(B类)课程160门、纯实践课(C类)课程79门,开课结构比例如下图7。

7 A、B、C三类课程门数比例构成

我院开设课程总学时数为30892学时。其中A类课程6984学时,B类课程16900学时,C类课程7008学时,各类学时数所占比例见图 8。

8 A、B、C 三类课程学时比例构成

2019 学年我院共开设课程258门,其中:其中纯理论课(A类)课程63门、实践+理论课(B类)课程132门、纯实践课(C类)课程64门,开课结构比例如图9。

9 A、B、C 三类课程门数比例构成

我院开设课程总学时数为25730学时。其中A类课程6778学时,B类课程12348学时,C类课程6604学时,各类学时数所占比例见图 8。

10 A、B、C 三类课程学时比例构成

5)校企合作

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加强制度建设。学院在《教学管理工作规程》等文件中对实习实训课开出率作了明确规定。相继出台了《专业实训与毕业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教学练战一体化活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专门制度。建立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且全员覆盖。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司法局(所)、法院、检察院、监狱、公安、安防协会等40余家单位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四川安防职业教育联盟,建有6大“集群式”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金盾学院(司法职业教育基地),与省内30余所监狱戒毒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基地现有常务理事单位已有34个、成员单位68个。

2)2019年在学院设立了“安防工程企业能力评价德阳分中心”,学院被协会评为四川社会公共安全特别贡献单位,教师被评为“先进个人”。通过协会的聚集作用,加强了学院与行业之间的联系,深化了校协合作。

3)2017-2019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观测点9)

本次评估数据只要求采集2019年在校生参加校外实训(实习、实践)基地实习时间,我们采集过程中同时参考了校内实训基地情况,具体见表9。

9 2017-2019学年学院实训基地情况统计表

年份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

校内实训基地数

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2019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

2019

138(个)

47(个)

1534(个)

112544(时)

2018

136(个)

43(个)

1130(个)

283032(时)

2017

136

43(个)

1130(个)

283032(时)

3)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观测点10)

具体见表10。

10 2017-2019年学院订单学生占比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订单学生人数

0

45

0

在校生

4084

4457

4375

比例

0

1.01

0

4)年支付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课酬(观测点11)

我院有稳定的、每年10名左右来自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司法所、企业、公司等行业一线,熟悉和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第一手资料的外聘教师,通过学院构建的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交流的平台,给专任教师带来行业一线的新理念、 新观点、新做法,弥补专任教师专业实践经验褪色的缺陷。近三年我院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支付课酬情况,见表11。

11 2017-2019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单位:万元)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95.67

110.91

80

5)行业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观测点12)

12 2017-2019年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单位:万元)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200

150

0

2.4 学生发展

学院大力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筹安排,层层落实,确保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确保毕业生顺利获得就业的通行证,提高就业质量。

(1)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观测点13)

近年来,国家大力规范执业资格证书,我院学生可报考职业资格证书减少, 近三年毕业生获得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证书率也逐年下降,具体见表13。

13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毕业生获得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证书率(%)

21.62

27.93

28.90

(2) 创新创业

学院每年组织300余人进行为期两周的创新创业培训,经培训合格颁发证书。经过学院孵化,学院学生贾林团队成功注册四川君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正常投入运营。目前,公司现有员工15人,年产值逾300万元,接入的社区、商铺及企事业单位1000多家。2017年,贾林团队荣获德阳高校创客之星荣誉称号。安防专业学生自主创业成立公司达7家。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在获得盈利后又反哺学校,学校把这部分资金专门设立为“创新创业基金”用于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扶持,形成了良性循环。

学院在校企合作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条“一三三四”的创新创业工作模式,总结起来就是“一平台、三个中心、三个委员会,四步创业实施过程”。创业基础、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创业指导这个四个支撑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过程,并围绕学生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涯规划展开。

3)直接就业率(观测点14)

我院就业工作以学生为本,并集中体现为不断强化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工作,连续多年保持了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均比较满意的理想状态。建立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全面部署就业服务工作,拓宽就业服务渠道,监督就业服务成效,学院就业工作全面落实了“一把手”工程,“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就业服务氛围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已经全面形成。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全面提高。具体表现为: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平均年度就业率达到94.94%。对口率、薪酬率、稳定率逐年提升,其中平均薪酬率、起薪点和就业权益保障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初次就业率具体见表14。

14  2017-2019年就业情况统计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初次就业率%

93.02%

94.94%

96.85%

3)毕业生就业去向(观测点15)

1)2017学年就业去向与就业职业分布情况

15 2017学年毕业生就业去向一览表

16 2017学年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情况:

2)2018就业去向与就业职业分布情况

17  2018学年毕业生就业去向一览表

19   2018学年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情况

3)2019学年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就业职业分布情况

20   2019学年毕业生就业去向一览表

21  2019学年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情况

2.5 社会服务能力

1)学院专业设置

学院紧跟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步伐,及时对已有专业进行调整,将原15个专业调整至10个,其中,有刑事侦查技术等7个国控专业,刑事执行等5个面向警院招录专业。

1)专业点学生分布(观测点16)

22专业点学生分布

专业名称

在校生数

刑事侦查技术

743

安全防范技术

291

司法信息技术

270

司法信息安全

259

司法警务

446

行政执行

163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294

刑事执行

562

社区矫正

295

法律事务

1219

2)专业与行业产业匹配度(观测点17)

为提高专业与行业产业匹配度,学院在2015年底对原有15个专业进行调整,停办了与行业产业匹配度差的5个专业,分别是:城市管理与监察、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安全技术、心理咨询、戒毒康复。刑事执行和法律事务专业是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刑事侦查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立项的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是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其中,八个专业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为我院所独有,占专业总数的80%。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刑事执行、法律事务、安全防范三个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三个特色专业群,布局更加贴近社会发展需要。

3)招生计划完成质量(观测点18)

23  2017-2019年高职计划、录取、报到统计表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高职计划数

1450

1800

1750

录取数

1441

1475

1435

报到率%

87.49%

87.48%

85.31%


24四川省省内高职计划、录取、报到统计表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高职计划数

1471

1449

1462

录取数

1228

1222

1200

报到率%

83.48%

84.33%

81.74%

2)对口支援与教育扶贫

     细化完善对口帮扶新龙县及足然村年度工作计划,2019年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5批26人次深入扶贫一线,召开扶贫现场督导会,设立“金盾助学金”,巩固“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成果,开展“衣旧情深、爱心传递”旧衣旧物捐赠,“精准扶贫、爱心延续冬日暖”捐助,“送医送药惠民、助力精准扶贫”义诊和讲学扶智、送教助学、干部培训等活动。投入8.5万元,扶持教育、旅游、产业和就业;通过“以购代捐”认购价值7.9万元农(副)产品;累计捐款捐物总值6.69万元,精准慰问21户贫困户,帮扶力度不减反增,脱贫成效不断巩固。学院扶贫工作作为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5-2019)》,获评2019年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并作书面经验交流。2019年375名毕业生发放就业帮扶金和就业困难补贴40.6万元,比去年增加17.44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补贴全覆盖。

2019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院自五月份开始精选政治素养高、法学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法学骨干教师成立宣讲团,到各地市州、各中小学进行民法典百场巡回宣讲。                                          

2.6 向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和满足政府购买服务情况

以政府相关部门为媒介,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服务,是职业院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责的重要途径。我院近三年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逐年上升,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德阳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我院社会服务能力的认同,同时也有力促进了我院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1)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观测点19)

25  2017-2019年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单位:万元)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1761.35

1818.11

926.72


2)技术服务到款额(观测点20)

26  2017-2019年技术服务款额(单位:万元)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技术服务款额

0.5

14.56                                                                                                                                                  

0.4


3.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学院在四川省财政厅、教育厅、司法厅和德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通过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办学场所狭小

学院常年在校生4300余人,同时承担每年大约7000人次的在职培训,学院生均占地面积与行政用房与之不匹配。

2)办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灵活

由于我院是四川省司法厅举办的政法类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专业技术人才与专业发展不适应、专业人才不足、部分教师甚至管理者观念不新、方法不当等问题。尤其是存在着办学机制较为单一,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够灵活等方面的问题。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近年的实践表明,学院“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4)校监校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学院校监校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组织制度和平台构建还不够全面,校监校局校企深度融合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调动。

5)“双师”团队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现有的专业带头人、青年“双师”和“双师”团队还不能满足需要,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有爱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社会影响力有待提高。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创新精神、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6)专业建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学院现有10个专业,其中,七个专业属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占学院专业总数的70%。随着“规范便捷招录机制”相关政策的落地,专业建设的形势将十分严峻,专业建设的能力亟待提升。

7)社会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

在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双重目标上,社会服务仍然是个软肋,特别是在行业热点难点问题攻坚、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调动;企业岗前、在岗培训和创业培训规模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8)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还不完善,涉及学院发展的教师、学生、设备、资产、专业、课程、场所、招生、就业等运行数据变化,不能实时统一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工作重复、效率低下。

4.改进和发展方向

1)加大迁扩建工程力度

学院正在积极筹建新校区,下一步学院将加大力度,加快迁扩建步伐,争取早日实现新校区投入使用,解决场所狭小之困。

2)全面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强内涵,教育教学强管理,师资队伍强素质,奋力建设富有特色的司法职业教育,为四川和西部地区法治建设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

3)加快落实规范便捷招录机制。根据《人社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8〕20号),报请省厅会商人社厅等部门,研究制定我省实施意见并抓好贯彻落实,全面提高毕业生“入警率”,确保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行业、服务行业。按规定要求编制招生计划,加强相应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切实提升专业建设能力。抓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社部、司法部、进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8〕20号)即将施行的契机,依靠省人社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公务员局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争取政策支持,完善有关制度,健全有关机制,强化内涵建设,切实提升专业建设能力。

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0年9月8日